相关主题:平菇 | 食用植物 | 真菌植物门 | 侧耳属 | 侧耳科 | 食用菌 | 更多 中文学名平菇拉丁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别 称侧耳、北风菌、秀珍菇界真菌界门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亚 门伞菌亚门Agaricomycotina纲伞菌纲 Agaricomycetes亚 纲伞菌亚纲 Agaricomycetidae目伞菌目 Agaricales科侧耳科 Pleurotaceae属侧耳属 Agaricochaete种侧耳 在子实层中,双核菌丝顶端产生担子,其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和分离,形成四个担孢子。孢子成熟后,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由于平菇栽培 的种类繁多,作为生产者来说要能从外观简单区别常见的种类,以避免产销不对路。所以,本文也主要从外观上简要介绍平菇几个常见的栽培 种类的形态特征。
①菌丝体。人工栽培的各个种菌丝体均白色,在琼脂培养基上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多寡不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气生菌丝浓密,培养后期在气生菌丝上常出现黄色分泌物,从而出现“黄梢”现象。不形成菌皮。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
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侧耳科侧耳属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 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分枝,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地进行生长繁殖。
平菇生物学特征 平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目前各地广为栽培的平菇为糙皮侧耳,其学名为 Pleurotus ostreatus(Jacq.ex Fr.)Kummer。 (一)形态和生活史
平菇和其他菇类一样也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为白色,多细胞,具分枝和横隔的丝状体,呈绒毛状。子实体分菌盖和菌柄两部分。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常呈覆瓦状丛生在一起,直径4~12厘米,甚至更大;幼时暗灰色,后变浅灰色或褐黄色,老时黄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菌盖下面着生有许多长短不一的菌褶,白色,质脆易断,是产生孢子的场所。菌柄侧生或偏生,长3~5厘米,粗1~4厘米,白色,中实,上粗下细,基部常有白色绒毛覆盖,各菇体基部常互相连接一起。孢子光滑、无色,圆柱形或椭圆形,大小为7.5~10 X 3.5微米。成熟的孢子弹射在一起形成一层白色的粉末。平菇的孢子也是四极性的。
平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菌丝体在培养基中得到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和外界适当的温、湿度,适宜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等条件后,便由营养生 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开始在培养基表面形成一堆堆小米粒状的子实体原基,形如桑堪,称为桑堪期。子实体原基经3~5天后,逐渐发育成为珊瑚状的菌蕾群,称为珊瑚期。小菌蕾逐渐伸长,并向中间膨大,成为原始菌柄。原始菌柄逐渐加粗的同时顶端长出一枚灰黑色小球体,即为原始菌盖,这时进入成形期。只有少数的菌蕾能发育成子实体,其余均萎缩。在15~16℃,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桑椹期只需一天就可进入珊瑚期。条件适宜,进入成形期也只需一天。再经七天左右就可发育为成熟的子实体。成熟的子实体弹射出大量的孢子,就家一团团轻烟在平菇周围飘散。当这些孢子散落到适宜的环境,又会萌发成白色的菌丝体,经一段时间的生长;逐渐发育成新的子实体和产生新的孢子。
综上所述,平菇是属异宗结合四极性的菌类其生活史可以概括说明如下:
(二)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平菇为低温型菌类。孢子的形成以12~18℃为适温。孢子的萌发以24~28℃最适宜。菌丝的适应性较 强,在5~35℃的范围都能生长,以24~27℃条件下,生长旺盛,健壮。7℃以下生长缓慢,但耐寒力很强;即使在-30℃下菌丝冻僵也不会死亡。子实体的形成要求温度较低(5~20℃)以1O~15℃子实体生长迅速,菇体肥厚。昼夜温差大,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在较高温度(室温23℃以上)下,易长成畸形菇。
2.湿度 平菇生长要求较高的湿度,野生 菇常于多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菌丝阶段要求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70%。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低于85%子实体发育缓慢,瘦小。高于95%,菌盖易变 色,腐烂。
3.空气 平菇为好气性真菌。子实体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很难形成,即使能出菇,菌柄往往细长,菌盖变薄、变小,畸形菇多。所以,要保持栽培场所的空气新鲜,以利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4.光照 平菇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在明亮或黑暗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发育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在黑暗的地方,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一般光照不足菇色白,光照强菇色暗。
5.营养 干菇属木质腐生菌类,分解本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淀粉、糖等)和木质素。也需要少量的氮素如有机氮、硝酸铵和尿素等。一般段木和稻草。甘蔗渣、棉籽壳、玉米芯、麦秆等代料;添加一些辅助料均能满足其营养要求。
6.酸碱度 平菇喜偏酸性环境,pH3~7之间均能生长,以pH5.5~6.5发育最好。
平菇的栽培 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 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等. 室内床栽 菇房建造 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 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 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 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 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 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 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 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 床架南北排列,四 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 . 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 影响光照. 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 床面铺木板,竹 杆或秸秆帘等. 培养料的配制 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有玉米芯、木屑、豆秸、稻草、树叶等. 无论哪一种培养料均要求新鲜、无虫、 无毒和无杂质. 否则,易感染杂菌,造成减产. 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 (粉碎)78%,玉米面 (或麦麸)20%、石灰2%和适量水. (2)玉米芯 (粉碎)40%、豆秸 (粉碎)40%、玉米面18%、石灰2%和适量水. (3)木屑78%、米糠 (或玉米面)20%、石灰2%和适量水. (4)稻草,将稻草切成5—10厘米长,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铺料播种. 菇房消毒 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 消毒方法如下: (1)每100立方米菇房用硫磺0.5公斤、敌敌畏0.1公斤、甲醛0.2公斤,与木屑混合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播种 平菇的播种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层播和覆盖式播种等.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层播. 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 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营养料,约5厘米厚,然后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营养料,再在上面撒一层菌种,最后整平 压实. 床面要求平整、呈龟背形. 一般每平方米床面用料20公斤左右,厚度10—15厘米. 在播种前,应先将菌种从 瓶内或塑料袋内取出,放入干净的盆内,用洗净的手把菌种掰成枣子大小的菌块,再播入料内. 播 种后,料面上再 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即利于保湿,也可防止杂菌污染. 播种时间,一般从8月末到第二年4月末,均可播种. 不过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气温在15℃以下是平菇栽培的适宜时期. 既适于平菇生长发育,又不利杂菌生长. 一般播种量为料重的10%—15%. 上层播种量占菌种量的60%,用菌种封闭料表面,以 防止杂菌污染. 管理 (1)发菌期的管理: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 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 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 若料温过高,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 料温稳 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 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 ℃. 发现杂菌污染,可 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 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 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 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 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 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 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 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 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 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把覆盖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 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 一般每天喷2—3次,温度保持在15℃左右. 植物名称:平菇 拉丁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 别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秀珍菇 采收 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 这时采收的平菇, 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 采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 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 紧贴料面处割下. 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 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 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 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持料面潮湿. 大约经10天左右, 料面再度长出菌蕾. 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 1. 栽培时间:在6月末三遍地铲趟完毕,在玉米或大豆地垄沟种菇. 因玉米或大豆在7—8月份枝叶生长茂盛,封垄较好, 垄沟湿度大,正好适合平菇子实体生长. 2. 培养料:选用整轴玉米芯或整捆豆秆,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控出多余水分,备用. 3. 栽培方法:栽二垄,空一垄为作业道. 首先将垄沟清理一下,然后铺一层整轴玉米芯或豆秆,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 料,再撒一层菌种. 最后用脚踩实,上面覆盖2厘米厚土或覆盖地膜. 4. 管理:接种20天后,菌丝长满培养料. 如果天气无雨,较干旱的地区,可浇一次重水,一周左右就能出菇. 管理方法 及采收同前. 塑料大棚栽培可按东西走向作畦栽培,也可与高杆蔬菜 (黄瓜、豆角架中间的垄沟内)间种, 也可作菌砖栽培,还可以用塑料袋栽培. 培养料的调制、播种、管理同前. 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棚内温度变化较大,需 要根据气候变化,注意调节温度. 当气温偏高时,白天盖上草帘,以免太阳照射而增温;傍晚揭去草帘,并打开通风窗上的 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 当气温降低时,白天揭开草帘,利用日照增温,晚上盖好草帘,关严通风窗,以利保温. 生长条件 营养 平菇属木腐生菌类. 菌丝通过分泌多种酶,能将纤维素、半纤维素、 木质素及淀粉、果胶等成分分解成单糖或双糖等营养物,作为碳源被吸收利用,还可直接吸收有机酸和醇类等,但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 平菇以无机氮(铵盐、硝酸盐等)和有机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作为氮源. 蛋白质要通过蛋白酶分解,变成氨基(不同性别)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平菇生长发育锁状联合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其中以磷、钾、镁、钙元素最为重要. 适宜平菇的营养料范围很广. 人工栽培时常用阔叶树段木和锯木屑作栽培料,近年来我国又用秸杆(大、小麦秸),玉米芯、花生壳、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再适当搭配些饼肥、过磷酸钙、石灰等补给氮素和其它元素,能促使平菇很好的发育生长. 温度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 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 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平菇属的种类多,不同的种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们通常以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三型: 1.低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2℃,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 2.中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 3.高温型 子实体分化温度高达30℃以上,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4℃~28℃. 如鲍鱼菇、红平菇. 中国幅员广阔,在同一季节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各个地区可以在不同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 水分和湿度 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而含水量过高,料内空气缺少,也会影响菌丝生长. 当培养料过湿又遇高温时,会变酸发臭,且易被杂菌污染. 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时期,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 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干缩;高于95%,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有时还会在菌盖上发生大量的小菌蕾. 若平菇采取覆土措施,还要注意调节覆土含水量. 一般从地下30cm~60cm挖来的泥土,只要不是刚下过雨,土壤湿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 经过晒干的泥土,分4~6次调足水分,要达到手捏扁时不碎,不粘手为宜. 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 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时,氧分压就势必降低,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到平菇的呼吸活动,而有碍生长发育. 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可耐较低的氧分压,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急剧增加,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宜高于0.1%,缺氧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有时菌盖上产生许多瘤状突起. 光照 平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正常生长,不需要光线,有光线照射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过早地形成原基,不利于提高产量. 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原基数减少. 已形成子实体的,其菌柄细长,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不会形成大菌盖. 但是直射光及光照过强也会妨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酸碱度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3~10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喜欢偏酸环境,pH5.5~7时,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平菇生长最适pH值为5.4~6,风尾菇最适pH值为6.5~7,姬菇以及佛罗里达菇以pH6.5~7.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且粗壮. 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产生有机酸和醋酸、琥珀酸、草酸等,使培养料的pH值逐渐下降. 此外,培养基在灭菌后pH值也会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应调节pH值为7~8为好. 为了使菌种稳定生长在最适pH值内,在配制培养基时,常添加0.2%的磷酸氢二钾(K2HP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等缓冲物质,如果培养过程中产酸过多,可添加少许中和剂—碳酸钙(CaCO3),使培养基不致因pH值下降过多而影响平菇的生长,在大量生产中也常常用石膏或石灰水调节酸碱度. 所属科属:侧耳科,侧耳属 平菇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台湾甚至有其人工养殖并常见专卖的夜市小摊. 平菇其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 平菇性味甘、温. 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 另外,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都有一定的好处. 按色泽划分的品种 不同地区人们对平菇色泽的喜好不同,因此栽培者选择品种时常把子实体色泽放在第一位. 按子实体的色泽,平菇可分为深色种(黑色种)、浅色种、乳白色种和白色种四大品种类型. ①深色种(黑色种). 这类色泽的品种多是低温种和广温种,属于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 而且色泽的深浅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有变. 一般温度越低色泽泽越深,温度越高色泽越浅. 另外,光照不足色泽也变浅. 这类品种如ACCC50822,ACCC50823,ACCC50596,ACCC50272,ACCC50249,ACCC50149,ACCC50151等. 深色种多品质好,表现为肉厚、鲜嫩、滑润、味浓、组织紧密、口感好. ②浅色种(浅灰色). 这类色泽的品种多是中低温种,最适宜的出菇温度略高于深色种,多属于美味侧耳种. 色泽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浅,随光线的增强而加深. 这类品种如ACCC50618,ACCC50484,ACCC50544,ACCC50545等. ③乳白色种. 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中广温品种,属于佛罗里达侧耳种. 形态特征 由于平菇栽培的种类繁多,作为生产者来说要能从外观简单区别常见的种类,以避免产销不对路. 所以,本文也主要从外观上简要介绍平菇几个常见的栽培种类的形态特征. ①菌丝体. 人工栽培的各个种菌丝体均白色,在琼脂培养基上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多寡不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气生菌丝浓密,培养后期在气生菌丝上常出现黄色分泌物,从而出现“黄梢”现象. 不形成菌皮. 佛罗里达侧耳:气生菌丝少于前两者,显得较平坦有序而浓密,无“黄梢”现象,长满数日后易出现老的菌皮,菌皮较紧而硬. 白黄侧耳等广温种:气生菌丝少于前三种,生长平展,无“黄梢”. 长满斜面后极易形成菌皮,菌皮柔软,富有弹性,很难分割. ②子实体. 侧耳属各个种子实体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菌褶延生,菌柄侧生. 从分类学上鉴别不同种的主要依据是寄主、菌盖色泽、发生季节、子实层内的结构和孢子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菌盖直径5~21厘米,灰白色、浅灰色、瓦灰色、青灰色、灰色至深灰色,菌盖边缘较圆整. 菌柄较短,长1~3厘米,粗1~2厘米,基部常有绒毛. 菌盖和菌柄都较柔软. 孢子印白色,有的品种略带藕荷色. 子实体常枞生甚至叠生. 佛罗里达侧耳:菌盖直径5~23厘米,白色、乳白色至棕褐色. 且色泽随光线的不同而变化. 高温和光照较弱时呈白色或乳白色,低温和光照较强时呈棕褐色. 枞生或散生. 菌柄稍长而细,常基部较细,中上部变粗,内部较实,且富纤维质的表面,孢子印白色. 白黄侧耳及其他广温类品种:子实体3~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苍白、浅灰、青灰、灰白色,温度越高,色泽越浅. 枞生或散生,从不叠生. 有的品种菌柄纤维质程度较高. 低温下形成的子实体色深组织致密,耐运输. 凤尾菇:子实体大型,8~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菌盖棕褐色,上常有放射状细纹,成熟时边缘呈波状弯曲,菌肉白色、柔软而细嫩,菌盖厚,常可达1.8厘米甚至更多. 枞生或散生,或单生. 菌柄短粗且柔软,一般长1.5~4.0厘米,粗1~1.8厘米. 生长发育所需环境条件 ①营养.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 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 ②温度. 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正如前文所述,从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上看,品种可划分为几大温型,这几大温型的品种,除高温型的特殊种外,多数种在10~20℃内都可出菇.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③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 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 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 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可正常生长,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种瓶中也能正常生长. 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较自然界空气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长更好. 就是说,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但是,子实体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对其生长发育是有害的. 在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不易形成子实体,或子实体原基不分化,或出现二度分化,或大脚小盖的畸形菇等. ⑤光. 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 因此,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 但是,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此外,光强度还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和柄的长度. 相比之下,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色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光照不足时,子实体色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较差. 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光照. ⑥酸碱度(pH值). 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部能生长,适宜pH值5.4~7.5. 在栽培中,自然培养料和自然水混合后,基质的酸碱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丝生长. 但是,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 ⑦其他. 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中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气体敏感. 当空气中这些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子实体停滞生长、畸形甚至枯萎. 此外,还对敌敌畏过敏,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来源:qt3191.com花卉养殖网 编辑整理
植物大全 相关分类:
常见植物大全 |
蔬菜 |
果树 |
仙人多肉 |
藤本植物 |
常见灌木 |
蕨类植物 |
野生花卉 |
草坪类 |
水生水培植物 19张精美百合花图片欣赏 好看的百合花图片欣赏-百合花图片大全
百合属百合科植物是常… 所属分类:鲜花图片库 (1051人阅读) 日期 > 09-13
薄荷属(学名:Mentha),爲唇形科的一属,包含25个种,其中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 所属分类:盆栽花卉图片 (4162人阅读) 日期 > 04-22
常绿花卉朱古力薄荷 学名:Menthasp. 别名: 科属:唇形科薄荷属 形态特征: 分布: … 所属分类:盆栽花卉图片 (603人阅读) 日期 > 09-05